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佔地5.6公頃,前身為創立於1916年日治時期的民營「大正製酒株式會社」,在1922年日本政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後被收歸官有,1928年成為當時全台最大的釀酒工場。

1945年台灣光復之後,酒廠兩度更名為「台中酒工場」、「第五酒廠」。1947年政府改菸酒專賣為公賣,由台灣菸酒公賣局接管,1957年再度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台中酒廠」。
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台中市都市計劃規劃發展之需,台中酒廠於1998年搬遷到台中工業區新廠,留下大片工業遺址與歷史建築。

2002年7月台中市政府將全區主要建物登錄為歷史建築,舊酒廠得以完整保留。現發展成為文化部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
2009年11月以「台中創意文化園區」之名慶成開園,2011年2月,更名為「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舊台中酒廠從此由製酒工業遺址活化新生,蛻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展基地。

園區內可分為文化創意主題餐飲空間、藝文展覽館、衡道堂、木工堂、雅堂館、杜康草堂、國際展演館、文資總處行政中心、願景館、酒文化館區、音樂排練室、文資總處行政中心(綠建築) 、台中市文他資產管理中心、求是書院、文化資產政政暨育成中心預定地、文化創意產業商店、文化資產資料及檔案中心、中央廣場、衡道堂、藝術大道、綠地廣場。
特別的是TADA Ark音樂藝文展演空間也設立於此,藉由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為歷史建築注入了新靈魂,並且佔地兩百坪,兼具演唱會、記者會、發表會以及大型聚餐等的復合式分享空間,為台中首座合法音樂展演空間。
另外,掌管全台各地文化資產相關業務的中央主管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亦設立於此。
其政策推展目標為:有效結合地方政府、大專院校、民間及社區組織,形塑完整的文化資產保護網絡,建構符合文化資產發展之生態環境,並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國際合作。
(以上資料由美美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