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於明末清初,遷建年代為清雍正3年(1725年)。
天后宮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天后宮分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眾多,終年香客不絕。

廟中陳列珍貴史料及宗教文物,如前清皇帝的御筆匾額,文武官員的獻匾,古代碑記及昔日往湄洲祖廟謁祖照片和祖廟贈與本宮的大靈符、聖母寶璽均是本省絕無僅有之文物。

天后宮的棟架形式以「殿堂式」為主要的建構,三川殿面寬五開間,進身四開間,入口採「塌壽式」,設三個入口門,並留有一步口檐廊,左右稍間再加開八角門,屋頂為正統的中國傳統歇山重檐四垂作法,為閩南式建築的最高級。
三川殿內部結構採山花落於次間或稍間中央的升邊港式,使山花的重量經四周所置的四面走馬廊及附壁看架分傳至山牆及柱子上,且天后宮三川殿承襲了溪底派匠師慣用的天花板理念將大通樑處以天花板隔離上下,使上層構造裝修大為減少,網目斗栱多位於三川殿主要入口處。
天后宮的石材採泉州青斗石,在雕法方面採透雕、浮雕、線雕、圓雕。天后宮有著名匠師的參與,建築特色極為顯著,是座具有極珍貴的廟宇建築。
(資料來源:美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