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於清雍正11年(西元1733年),現存的規模樣貌多為道光28年(西元1848年)所建,寺之格局為兩殿式,現為三級古蹟。寺內主祀觀世音菩薩及媽祖,為昔日所稱臺灣中部三岩「二寺」之一。
到寶藏寺一遊,必須見到三件事物,才不至有「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憾。
其一,寺中所存「寶山第一」古匾,相傳為嘉慶君遊臺灣時,在此安宿御賜。
其二,寺內木構建築雕刻為早期粵匠作品,值得細細欣賞。其三、護龍室外古鐘,也是歷史悠久之古物,暮鼓晨鐘,鐘聲悠揚清心,不妨仔細聆聽。
寶藏寺每年媽祖聖誕(農曆3月23日)及元宵節的「攻炮城」、「鑽燈下」等活動,都非常具有臺灣傳統民俗意義。

位於芬園鄉進芬村,是彰化經草屯必經之地。
全寺於西元1971年重修為今貌。為昔日所稱臺灣中部『三岩二寺』(三岩二寺:鹿港的龍山寺、芬園的寶藏寺以及花壇的虎山岩、社頭的清水岩與南投的八卦山麓的碧山岩)之一。
寺內保存了不少古文物,包括嘉慶年間的『寶山第一』古匾及道光時的樟木貢桌等。寶藏寺建築古色古香,可說是畫棟雕樑。過了天井,便是正殿,供奉著玉皇大帝、天上聖母、觀音菩薩等近百尊神像,香煙繚繞,走到後殿,再登樓參觀靈霄寶殿的彩繪,從樓上向外眺望,視野非常廣闊。
寶藏寺歷經多次翻修,寺之格局為三殿雙護龍建築,前殿面寬三間,屋頂木造棟架為早期彰化粵匠作品,木構件雕刻技法皆細緻精美,近年整修更換許多新的大陸石雕作品,使得寺廟整體風貌稍失古意,惟正殿與前殿棟架仍為木造、寺內的細木雕刻與三川殿上的泥塑龍虎堵,手法細緻仍值得一賞。
正殿上方有「寶山第一」之牌匾,是寺中重要之古蹟。西元1995年廟宇後方斥資興建大型停車場、登山步道、觀景台、公廁等,讓寶藏寺不僅是古剎名勝,更注入社會之教育功能,為一結合景觀、自然生態、人文科學等價值,使遊客達到育樂效果兼備的最佳旅遊據點。
以上圖文轉載自<美美網 & 台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