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牽水狀文化,流傳百年民俗之美 金湖萬善爺廟位於雲林縣口湖鄉港東村金湖小附近,建於清咸豐年間,為悼念1845年金湖區大海嘯的四千水難亡靈,此地居民特別封了一塊萬善同歸的石埤,也建了祠堂供後人祭拜,至今己有一百五十年多年歷史,但由於每遇大雨,海水倒灌,又遇西濱公路拓寬,因而往東遷移昇高,成為現在這風貌,現在每農曆6月8日舉辦牽水法會,全省轟動,為口湖鄉沿海地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目前牽水狀文化活動已於2010年獲文建會頒發人間國寶─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證書。廟宇興建於清咸豐年間,起因於海水倒灌,當地有許多居民喪生,特立一塊萬善同歸碑石,並興建祠堂供人祭拜。每年農曆6月舉辦牽水狀法會(SpiritDrawingOutofwaterCultureFestival),不論當地居民或是旅外遊子,都會在當天趕回家鄉參加祭典,男女老少穿梭在一列列水狀中,為亡魂祈福。傳承百年的民俗活動,已成為台灣特有且重要的文化遺產。

以上圖文轉載自<美美網 & 台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