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山國王,是廣東省揭陽縣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的總稱,後被宋太宗封為三山國王。清康熙年間,三山國王隨著一位廣東人士渡海來台,從此被供奉在台灣,成為客家族人的廟宇之一。



【大埤】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的信仰起於廣東潮州一帶山靈神祇的崇拜,位於當地的巾山(金山)、明山(銀山)、獨山等三座險要的地區性主山,經歷代以來的神蹟傳說,與官方的詔封逐漸神格化,而成巾山國王、明山國王、獨山國王等「三山國王」。
大埤鄉太和街之三山國王廟的建立,相傳在清康熙年間,廣東先民張忠義渡海來台,沿笨港溪來到今日的大埤鄉,將隨身攜帶而來之三山國王香火,於其居住的太和街一帶鎮宅安奉。
其後由於宗教神蹟的顯應,信仰者感於神靈顯赫,香火日益鼎盛,並漸有興建新廟的倡議。倡議之初,並未真正開始新廟的營建工作,而是暫時安奉於當時太和街百姓公祠內。嘉慶十四年(1809年)當地士伸張元國、張元基兄弟共同發起建廟事宜,當時總共號召鄰近五十三庄信徒,集資八千五百銀元作為建廟營建費用,並遠從粵籍原鄉廣東惠州府陸豐縣,雕刻三山國王金身,迎回本地奉祀。建廟工事完成之後,廟宇定名「太和街三仙亭」,並組織七大柱主持祭祀工作。
(出處:雲林文化處網站-文化資產)
開放時間
AM 06:10~PM 17:00
本文內容出自 雲林文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