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跨濁水溪的西螺大橋是西螺的標誌,一眼遠眺大紅色的西螺大橋,早期是台灣西部縱貫公路的交通要衝,橋上曾有台糖的火車軌道,因此當時能見到汽車與火車同行的奇觀。
西螺大橋全長1939.03公尺,接近2公里的長度,分31拱,是當時的遠東第一,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
為提升西螺大橋日漸式微的地位,及喚起地方民眾對螺陽文化的重視,螺陽文教基金會每年於西螺大橋上舉辦「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活動,夕照紅橋咖啡情,音樂會、風箏比賽等,希望為社區帶來新生命力,並藉以凝聚社區民眾感情,進而帶來觀光人口,增加觀光產業資源,希望重視西螺六十幾年前的耀眼光華,讓西螺再一次親臨現代文藝風潮,創造出一個因跨越紅橋而產生的活力新市鎮。





【西螺】永遠的地標-西螺大橋
訪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常務董事何美慧
談民間組織在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功能與角色
一座日本人規劃並且建好了橋墩,採用了英國的專利設計,美國援助的鋼鐵和技術,最後在台灣人手上建造完成。它就是一座寫滿台灣近代史的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全長1939公尺,這座曾是遠東第一長鐵橋,最初由日本人設計,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工期一直延宕。戰後,1950年才由當時的省府正式著手繼續建橋的統籌工作。橋身的主體結構由美國懷特公司(J. 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設計,採用英國的「華倫氏穿式桁樑」(warren truss)專利工法,共設計32座橋墩31個橋孔,路面以鋼筋混凝土建造,並敷設鐵軌供台糖小火車行駛,工程在1953年正式完工。
回顧日治時期的建橋歷史,西螺大橋(日治時期稱之為濁水溪大橋)在1938年(昭和13年)正式動工興建,1940年月完成32座橋墩工程。戰爭爆發後日本急於搜集鋼鐵材料投入戰場,鋼鐵使用受到嚴格管制,50噸以上的鐵材使用都必需取得特殊的工事許可,橋面工程所需鋼鐵在缺乏建材的情況下,使得後半段的架橋工程全面停工,但誰也沒想到西螺人這麼一等就是17年。
蓋這座橋要花不少錢,國共內戰期間美國和當時節節敗退的中國政府曾在1948年簽定「中美經濟援助協定」,並設立「美援會」,同意二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經建援助。但隨著戰況吃緊,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聲稱國共內戰是中國內政問題,並於1949年停止援助國民政府。日本政府戰敗撤離台灣,國民政府遷台又面臨經濟上的斷炊無力復工,眼看西螺大橋完工遙遙無期。所幸1950年隨著韓戰爆發,美國重新評估台灣的戰略地位,中斷2年的美援才在1951年重新恢復。建造西螺大橋的龐大工程費用,終於在美國資金和技術的奧援下,1952年重新復工續建的。
西螺大橋是當時台灣工程界的一大成就,台灣人雖不是橋樑的設計者,但參與測量與工程營造部份。光是一個橋孔就需要8千個鉚釘來鉚合鋼鐵構件,大批鉚釘工人日夜趕工,只見那燒得火紅的鉚釘在夜色中飛舞,至今仍是許多老一輩的西螺人印象深刻的記憶。目前,我們還可在大橋的東側橋頭桁架上找到「中美合作」的紀念銘版,睹物思情之餘,千萬要記得這些發生在雲林,且是台灣工程界驕傲的一頁。
1953年1月28日慶祝大橋通車,安排在西螺鎮初級中學的禮堂舉行的通車典禮,除了三百餘位中外嘉賓,還有一千多位來自各地的名流仕伸。西螺各街坊也湧入大批爭睹大橋的人潮,地方上連續三天的慶祝活動中,包括提燈、煙火、音樂、布袋戲、歌仔戲、化妝遊行及運動會。興高采烈的西螺人在大橋橋頭及各路口都還設有歡迎門的裝飾牌坊,整個西螺鎮終日鑼鼓喧天熱鬧空前。
西螺大橋通車使西螺頓時成為南北公路交通的重要樞紐,一度帶給西螺街區繁榮景象。1978~1980西螺大橋展開一場大整修,拆除橋面的糖鐵鐵道,增高桁架淨高度至4.6公尺,更新路面以及重新油漆。當年小火車和汽車同在一座橋上行駛的有趣畫面,從此雖不復見,但路面寬度因而拓寬至7.32公尺。
西螺大橋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起飛,已漸漸完成它的交通使命,1992年全新完工的「溪洲大橋」在運輸功能上取而代之,拆除西螺大橋的傳言甚囂塵上。
螺陽文教基金會也是第一個發起保存西螺大橋的民間團體,基金會在提出保存大橋構想時,其實是同時在想著未來大橋可以作為什麼用途?何美慧回憶2000年,為了想在大橋的正中間第16橋身上辦一場史無前例的音樂會,特別去中山國小商借一架三角鋼琴。活動那天當樂聲揚起,河面寬闊的濁水溪,潺潺流水從大橋下穿過,景觀非常的壯闊。說時遲那時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橋面上擠滿了人潮,不可思議的是從國小到高中的同學都在大橋文化節上居然都碰了面,何美慧說現在回想起來都還十分撼動人心呢!
即使西螺大橋已登錄為歷史建築,西螺人對它的熱情依然不減,每年繼續舉辦大橋文化節。最後我們發現,實際上它被保存下來的不僅僅是雄偉的建築本身,有無可取代的歷史,有大時代的故事,還有它在西螺人心中永遠不墬的地位。
出處:閱讀雲林第四期
出刊日期:2009/2/10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乘車資訊
國道一號(中山高)─自西螺交流道(莿桐/西螺)出口下高速公路,直行西螺鎮大同路(台1線)於延平路(縣154)即可抵達。(下交流道後行車時間約10分鐘)
本文內容出自 雲林文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