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為了搶救台灣瀕危原生特有種植物「水社柳」,日管處長洪維新(右二)率隊不畏風雨,展開復育。圖/日管處提供
「水社柳」為台灣原生特有種植物,已被農委會林務局評估為「瀕臨絕滅」。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天與頭社青農王先生合作,重返日月潭畔水社部落復育,種下80株,讓它們得以在原生地繼續繁衍長存。
「水社柳」又名黃金柳、草野氏柳,對一般民眾來說,已非常陌生的植物,早期就是在原住民邵族水社部落被發現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南投、宜蘭與屏東等縣市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或平地濕地與池塘,因日月潭興建水庫,導致水位升高,原生地遭淹沒而幾乎消失殆盡,倖存的,生育地狹隘,野外成熟個體生存不易,數量逐漸減少,已被林務局評估為「瀕臨滅絕」。
水社柳植株雌雄有別,生長約3到7公尺高,開花期12月至隔年2月,雄株開黃花,吐出金黃色花穗,整穗伸展開的金黃色花藥相當顯眼,遠觀全株金黃耀眼,因而又有「金柳」美名;雌株開白花,相對較不顯眼。
水社柳是少數冬天會開花的蜜源植物,對於蜜蜂來說,在嚴苛的季節中,是相當寶貴的生存機會。
水社柳因喜愛沿著溪邊與湖畔生長,其根系發揮了淨化水質的功用,以及擁有良好的抓地力,成為固岸護坡極佳的水保植物。
日管處今天邀請王某來為水社柳展開復育,採取傳統壓枝深植的「柳枝生態工法」,還有當地明潭國小師生、水社村辦公室與農會等公私立團體與單位到場相助下,在日月潭水社梅荷園至九龍口間自行車道沿線,種植約80株。
日管處長洪維新表示,期盼未來遊客來到聞名世界的日月潭親水自行車步道,除了騎自行車欣賞秀麗湖景外,還能在冬季欣賞到金黃色花穗盛開的動人景色。
台灣特有種生物中心黃朝慶老師特地前來關心表示,根據學者近十餘年來調查發現,水社柳野外數量僅剩二千株,正面臨棲地消失、陸化、競爭、天然下種少、?雄比例失衡等生存危機,根據IUCN的保育等級評估標準可列入瀕臨滅絕級,若不及時進行保育,恐將絕種,樂見復育行動,希望昔日黃金柳風采再現。

圖說:日管處將台灣原生特有種植物「水社柳」,帶回原生地日月潭邊,展開復育。圖/日管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