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缺工海嘯K鎖定「這年齡層」才是企業未來趨勢

人口結構回不去了?!隨著 2025 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企業主普遍感受到一股寒意——「人,真的變少了」。 根據最新國發會與內政部數據,20-29 歲年輕勞動力正加速萎縮,面對這場不可逆的結構巨變,1111中台灣將解析市場現況、薪資行情與招聘新戰略。

當「便宜又好用」成為歷史,企業該何去何從?

隨著 2025 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企業主普遍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人,真的變少了。」 過去,我們習慣在畢業季撈取大量 20 出頭的新鮮人,期待用基本薪資換取高配合度的勞動力。但在 2026 年即將到來的現在,這個算盤恐怕打不響了。根據國發會與內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9 歲的年輕勞動力正以驚人的速度萎縮,反觀 45 歲以上的「壯世代」人口佔比即將突破 50%。 面對這場不可逆的人口結構巨變,1111 人力銀行人資策略長為您深度解析 4 大招聘突圍策略,助企業在缺工海嘯中站穩腳跟。

策略一、認清市場現實:人才供給的「雙重夾擊」 企業必須面對兩個殘酷的現實數據:

供給緊縮 (量少): 20-29 歲族群受少子化衝擊最深,且求職選擇極度多元(外送、網紅、斜槓),流動率高。數據顯示,企業若只想搶這群人,面臨的是 95% 的紅海競爭度。

期望通膨 (價高): 受通膨影響,求職者對薪資極度敏感。目前市場行情顯示,行政/基礎職缺若開在 3 萬以下,幾乎無人問津;而具備即戰力的中階人才,期望薪資普遍落在 4.5 萬 - 5.5 萬。若薪資欄位還在寫「面議」或貼近基本工資,您的職缺將直接被略過。

 

策略二、藍海策略:35-45 歲是企業的「黃金即戰力」

與其在年輕族群的紅海中廝殺,不如轉向一片廣闊的藍海——35 歲至 45 歲(甚至 50 歲)的熟手與壯世代。 為什麼我們強烈建議鎖定這個族群?

⩥極高穩定性: 他們多半背負家庭責任(房貸、育兒),追求的是一份「做得長久」的工作,而非看心情離職。

⩥溝通成本低: 社會歷練豐富,懂職場倫理,不需要像教新鮮人一樣從頭教起。

⩥技術即戰力: 過往經驗可快速遷移,稍加培訓即可上線。

 

破解Threads找人迷思

Threads 雖然熱鬧,但那是找「氣氛」的地方;1111 才是找「技能」與「穩定」的主戰場。

聰明的雇主懂得到哪裡找能陪公司走得遠的人。

策略三、主動出擊:被動等待履歷 = 等待倒閉

如果你還在「刊登職缺 -> 等履歷投遞」,那您可能要等到天荒地老。
現在是「求才」市場,企業必須化被動為主動:

善用「主動搜才」: 直接進入 1111 人才資料庫,設定「35-49 歲」、「居住地在公司附近」等精準條件。

即時通訊破冰: 不要只打電話(容易被當騷擾),先透過 1111 即時通 發送誠懇邀約:「陳先生您好,看您有豐富的車床經驗,我們工廠離您住家騎車僅 5 分鐘,薪資 4.5 萬起,誠摯邀請您聊聊。」

速度決勝: 看到合適的人選,1 小時內聯繫,當天約面試。好人才在市場上流通的時間通常不超過 3 天。


 

策略四、善用數位化工具:優化您的「職缺門面」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求職者也在看企業的臉。許多傳統產業找不到人,是因為職缺說明(JD)寫得太過傳統、冰冷。

  • 視覺化溝通: 上傳乾淨的工作環境照、員工聚餐照、甚至是宿舍照片。讓求職者降低對「傳產環境髒亂」的刻板印象。

  • AI 賦能: 不知道怎麼寫吸引人的文案?利用 1111 AI 助手,輸入職位,自動生成專業、強調優勢(如:年終保障、免費供餐)的吸睛文案。

結語:思維轉個彎,人才一直都在

2026 年的徵才戰場,拼的不是誰的 logo 大,而是誰的 「眼光準」「動作快」

放棄尋找「年輕又便宜」的幻想,擁抱「穩定且成熟」的壯世代勞動力,並善用數位工具主動出擊。只要做對這幾步,您會發現,人才其實一直都在,只是您過去沒看見而已。

 

 

 

本文出自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